台北現金週轉,銀行承壓更改再融資方案
台北現金週轉,又到年報發布季,在看到巨額利潤“報喜”的同時,也看到了銀行的“缺錢”百態:有連續三年不分紅的銀行、有剛說完不融資回頭就公告融資的銀行、有壓力之下撤銷原先融資方式的銀行、也有在披露利潤分配方案的同時推出了規模更大融資方案的銀行……為何在賺錢的同時嚷缺錢,資本充足率成了懸在各大商業銀行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
又到年報發布季,在看到巨額利潤“報喜”的同時,也看到了銀行的“缺錢”百態:有連續三年不分紅的銀行、有剛說完不融資回頭就公告融資的銀行、有壓力之下撤銷原先融資方式的銀行、也有在披露利潤分配方案的同時推出了規模更大融資方案的銀行……為何在賺錢的同時嚷缺錢,資本充足率成了懸在各大商業銀行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
民生銀行發布最新公告,將之前的定向增發方案更改:其一是撤銷1月7日通過董事會決議,終止向大股東非公開增發47億A股的計劃,改為在A股市場公開發行規模約200億的可轉債,併計劃增發不超過發行在外的H股總數40%的H股股份。對此,業內評價為修改後的再融資方案的調整照顧到了中小投資者和H股投資者利益。
1月7日,民生銀行公告稱,決定採取非公開發行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47億股新股,發行價格4.57元人民幣,是民生銀行A股前20個交易日交易價格的90%,預計這次融資規模將不超過215億元。當時市場觀點認為,此次定向增發的時機、價格及對象均不合適,明顯偏向於大股東,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侵害了中小投資者的權益。
此後,民生銀行曾在多個場合對此事進行回應,“融資是為了滿足《巴塞爾協議Ⅲ》後,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甚至表示:“如果不融資,就等於不遵守紀律,明年銀行就沒法開門。 ”
另外,民生銀行副行長趙品璋針對《巴塞爾協議Ⅲ》的相關監管要求表示,除了資本充足率和動態撥貸比外,民生銀行的其餘指標均已達標。而且,本次融資完成後,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指標也將達標。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民生銀行高層多次公開表示不會進行再融資,而在昨日民生銀行高層一行與投資者進行的網絡交流會上,民生銀行高層並未作出此次融資多少年內不需要再融資的表態。
無獨有偶,農行在2010年7月15日剛剛完成IPO,募集資金超過220億美元,其副行長潘功勝曾在農行A股上市後表態,該行短期內不會要求向市場再融資,誰知短短半年之後,農行就繼續通過次級債來融資。
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已經有9家銀行公佈了較為明確的資本市場融資方案:交通銀行赴港發行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債券;廣發銀行正計劃在A股和H股上市事宜,融資總額有可能在150億-200億元區間;農業銀行和興業銀行先後提出次級債發行方案,累計融資高達650億元;民生銀行的定向增發預案擬股融資約215億元;而去年就已得到證監會批准的華夏銀行208億元融資以及中信銀行A+H配股融資260億元也將在年內啟動;此外,北京銀行已完成了35億元的次級債發行,光大銀行則將在H股初始發行105億股,按目前股價折算接近400億元。以上9家銀行累計融資額大約達到了2168億元。
無“造血機制”致不斷融資
民生銀行融資辦公室主任劉敏文昨日表示,民生銀行的H股融資預計將於2011年下半年完成。此次融資後,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預計將達到12%左右,核心資本充足率在8.5%左右。然而,市場對每次融資後相關人士的表態已經“疲勞”,因為不管資本充足率是否上升,一年甚至幾個月後銀行肯定還要再融資。
對此,行業分析師認為滿足資本充足率水平仍是銀行融資的主要動因。根據銀監會即將出台的新監管條例,監管層在最低資本要求方面擬細分出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總資本三個子項目,其最低資本要求分別為6%、8%和10%。
昨日,業內曝出最新數據顯示,四家銀行今年預計新增貸款規模合計約2.85萬億元。通常,四大行全年新增貸款規模約佔整個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的35%至40%。那麼2011年,新增貸款規模在7.1萬億至8.1萬億元之間。 “今年的信貸投放仍將壓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如果我國監管措施和《巴塞爾協議III》接軌,對銀行的要求必然會進一步提高。但顯然,依靠一次次的大規模融資並不是治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