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部分銀行2月信貸負增長銀監會默許中小銀寬鬆

來源: 週轉     發佈時間: 2010/3/17 下午 05:31:02    返回  打印
小額信貸在國有銀行和多數股份制銀行新增信貸規模下降但保持正增長的情況下,光大、深發展和恆豐三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出現了貸款餘額的負增長;而渤海銀行等中小銀行似乎在“頂風作案”,前2個月的信貸投放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的50%。
小額信貸2月7001億元的人民幣信貸增速如期回落過程中,出現的是冰火兩重天的情況。

在國有銀行和多數股份制銀行新增信貸規模下降但保持正增長的情況下,光大、深發展和恆豐三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出現了貸款餘額的負增長;而渤海銀行等中小銀行似乎在“頂風作案”,前2個月的信貸投放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的50%。

業內的一種說法是,由於中小銀行一般側重三農和小企業貸款,且銀監會對這類貸款有增速要求,這導致中小銀行在信貸的規模和投放節奏上比大型銀行寬鬆,即某種程度上“不受限制”。

不過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告訴記者,中小銀行由於規模小,貸款規模的伸縮調控不像大型銀行那樣容易,如果部分銀行前兩個月投放過快,可延長到如三季度再糾正,但他認為,全年新增貸款規模比去年略降,控制在7.5萬億的總盤子內,沒有例外。

  誰在減速

  2月,人民幣新增信貸明顯下降。工中建農交五大銀行的新增規模分別為778億、579億、755億、822億和360億。

  中行新增回落尤其明顯。 1月,中行信貸投放超過1500億,2月則僅為1月的1/3強。中行2010年的信貸投放預期是8000億左右,如1-2月超過2000億的投放額則已在總量的25%附近。

工行、建行、農行2月的新增貸款也都迅速回落到千億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農行今年的信貸投放明顯比其它銀行更顯積極,不僅1月實現同比正增長,還排在了2月新增的冠軍位置上。農行2010年預期總投放7600億,前兩個月已接近2000億。

交行是國有銀行中回落幅度最大但前兩個月投放最穩定的銀行。交行去年人民幣信貸投放超過5000億,其中前兩個月就超過了2100億,但在今年前兩月只有去年同期的1/3左右。不過,前兩個月交行的月均投放都在350億左右規模,未現大起大落。

股份制銀行中,新增靠前的仍然是中信、興業、民生和招行等公司業務特色明顯的銀行,新增規模分別為188億、170億、142億和105億。招行和中信前兩個月都跌破了去年同期超千億的投放規模,股份制銀行今年前兩個月都在500億元及以下的水平。

不過,股份制行前兩個月的信貸投放冠軍並非中信、興業等,而繼續是1月份新增冠軍光大銀行(1-2月500億規模)。光大1月的投放突然增速,逼近去年1月的高水平,不過2月份明顯下降,出現了11億元的負增長。

光大銀行一分行公司部人士坦承,由於1月放貸較快,該行業務受窗口指導放緩。去年光大銀行的人民幣新增貸款為1667億元,若按2010年新增規模普遍打8折的情況,光大今年的新增規模在1350億左右,第一個月的投放就超過500億元,已接近40%,與監管層3:3:3:1的指導節奏不符。

不過按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行長的理解,3:3:3:1可以上下浮動,監管層應該有一個浮動容忍度,而非絕對嚴格控制。不過,他認為銀行如果前兩月信貸新增就達到全年的40%,進行適當控制有必要。

核心提示:業內的一種說法是,由於中小銀行一般側重三農和小企業貸款,而且銀監會對此類貸款有增速要求,這導致中小行在信貸規模和節奏上比大型銀行寬鬆,即某種程度上“不受限制”。

雖然大體上2月信貸投放放緩是受制於調控和春節因素,不過部分銀行更多出於自身因素。深發展2月信貸負增長35億就明顯和資本充足率有關。 2009年,該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88%和5.52%,明顯低於11%和7%的標準。類似的還有浦發銀行(21.67,0.48,2.27%),受再融資困擾,浦發銀行2月人民幣貸款只增長了18億,幾乎是零增長水平。

不過,無論是回落還是負增長,從一般性貸款(扣除票據)的增長情況來看,今年前兩個月貸款的實際投放與去年相比毫不遜色。央行數據顯示,雖然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同比少增了3714億元,但一般性貸款增長卻同比多增2915億元。

如光大銀行雖然2月信貸負增長11億元,但票據負增長則達到42億,一般性貸款實際增長了31億。用前述光大公司部人士的話說,“銀行今年都在增加一般性貸款壓縮票據。”

光大證券(27.68,0.50,1.84%)分析師沈維稱,2月一般性貸款新增8745億元,同比增長33.37%,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體現出銀行強烈的內生放貸願望。

  中小銀行:默許寬鬆?

值得注意的是,2月信貸負增長的銀行中,還有規模較小的恆豐銀行。恆豐銀行去年的人民幣信貸新增達280億元,而今年1月就達到了138億,為去年的49%,2月份該行“默契”地負增長了32億元。

浙商銀行似乎“聽話”一些,去年該行的人民幣信貸投放超過360億元,而今年1月只增加了20多億,2月繼續放緩,新增僅6億。

  相比之下,渤海銀行最為進取。去年該行全年投放不足360億元,但今年1月就已達142億,接近去年的40%,2月份繼續追加並推高至170億,接近去年的一半。

一位資深銀行人士在解析中小銀行此類現象時說,中小銀行和一些農信社都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且大多實力較弱,資本充足率無法達標,甚至是負的,不過此類機構在小企業和涉農貸款中有貢獻,監管層事實上對這類機構的監管比大型銀行更“寬大”。

他認為這種“寬大處理”導致的不同結果是,部分中小銀行和一些農信社會選擇和大型銀行一樣的資本充足率標準和投放節奏,部分則會大膽些,先爭取業務規模和利潤。

事實上,今年1月新增信貸中,中小銀行和農信社等機構所佔比例已從去年的20%升至40%左右。

閻慶民認為,銀監會一直強調控制新增和均衡投放,先滿足一些續建項目的貸款,然後適時新增,以此整體調控。不同銀行的收貸時間和自我調控能力不一樣,特別對於中小銀行,監管也會區別對待,但並不意味著監管放鬆。
回到列表